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大家关注 > 正文
    购物车
    0

    【事说天下】为什么退伍军人拒绝光荣牌?

    信息发布者:郝建明
    2019-05-07 08:12:06   转载
    首先:

    大家可以下列实言分析和说法


    1.
    近日,网上有一篇《原二炮中校退役军官建言》的文章很是火爆,4天时间收获130万阅读量,留言据说达到7千余条。其主旨简单明了,建议除现役军人家庭外,紧急叫停为烈属和退役军人家庭悬挂光荣牌。理由如下:


    一是还不够丢人的,此时悬挂光荣牌不但无法产生荣誉感自豪感,相反还会感到耻辱与心痛。因为很多退役军人生活穷困潦倒,几至于无家可归之境,把光荣牌挂在哪里?打脸剜心丢人吗?二是认为制作光荣牌的285亿巨款,还不如拿出来给那些艰难度日的烈属和退役军人家庭发放一笔救命钱,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有意义。三是建议退役军人事务部少做悬挂光荣牌这些表面文章,扎扎实实地为烈属和退役军人办点实事,解点难题。


    文后留言当中,多数表示认同,并声明“若现实问题得不到解决,届时将一同拒领光荣牌”。虽是一时激愤之言,但若不得到及时疏解,恐怕又将成为一个重大舆情隐患。这些留言,还给笔者三点比较深的感受:

    1
    广大退役军人群体确实有许多难处,有的生活窘困,所受遭遇即使常人亦所不忍,更何况身后背负的“最可爱的人”之身份,读罢令人唏嘘感叹;

    2
    这个群体目前有很大的情绪和怨气,这是他们长期以来不受重视、不受关爱、政策得不到落实,从曾经的“神坛”跌落到生活尘埃中的结果,也是对实现尊崇急不可耐而不得的结果;

    3
    这个群体对于推进社会尊崇、以及新成立的退役军人事务部,从原来的抱有许多超出实际的幻想,到现在面对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产生了普遍的焦虑、失望、不满与不信任,导致他们在面对很多事情时,缺少耐心与平常心,也多呈现出不合作的态度。


    2.
    对于该退役中校原文的许多观点,我都表示一定程度的认可。因为讲了很多事实,也比较贴合广大退役军人群体的迫切需要,情同此心。但也有三点不认同:


    一是5700万退役军人又被简单粗暴地代表了。比如我就是退役军人,我对国家发放光荣牌是持欢迎态度的。毕竟,在国家层面对光荣牌的悬挂做出制度性的安排,这是第一次,也是军人荣誉激励机制方面最基本的举措。相信如我这种认识的退役军人亦不在少数,如果因为作者过分强调某个特定群体的利益,而忽略并剥夺我等挂光荣牌的权利,这不能算是客观和公平的。这么大一个群体,本就有不同的利益需求。


    二是285亿巨款的“创造”,是不够严谨的。简单用5700万去乘以估算出来的500块一个光荣牌的成本,逻辑并不自洽,500块的成本推测更是既违背了市场规律,也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洪洞县内没好人”的主观故意。这样的论据,很难说对论点具有说服力。我们要表达观点,特别是与官方打交道,重在以理服人。

    三是怎么可以这么简单地把荣誉和利益对立起来,借拒绝荣誉来谋求利益?这种举动既有点意气用事,也贬低了荣誉本身,特别是军人这个本应视荣誉重于生命的特殊群体。为所有军人家庭悬挂光荣牌,这是推进社会尊崇的应有之义。尊崇本身除了社会地位与福利待遇的提升,更主要的也是更高级的,当然是精神层面的激励。悬挂光荣牌本身有错吗?一手抓精神激励,一手抓政策落实和待遇提升,不正是推进社会尊崇的一体两面吗?


    为了切身利益、为了更实惠的利益而拒领光荣牌,本质上不就是荣誉输给了饭碗吗?固然,当这个本应最珍视荣誉的群体,却把荣誉输给了饭碗,这是国家之耻,是军人之悲;固然,国家对这个群体有亏欠,实现社会尊崇必须扎实而紧迫地,首先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改善退役军人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做起;但请扪心自问,荣誉这沉甸甸的两个字,在诸君心中到底又占了多大份量?我们投身军营的那一刻,真的是冲着饭碗而把荣誉当作擦嘴巾而去的?


    军人,总有一种永不退色的精神形象。世界,总有一种东西是金钱买不到、利益换不来的。


    3.
    有这么多退役军人表示要拒领光荣牌,背后能够暴露出许多问题。生活的苦难销蚀了荣誉的颜色,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而且恐怕只是表象。我始终相信,军人的荣誉始终扎根于绝大多数现役退役的军人内心深处,远非那小小的一个金属牌所能承载。


    实际上,他们只是认可一个最简单的逻辑:光荣牌并不能够完全代表光荣,更不能够代表社会尊崇。


    光荣牌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早已有之。从最初的敲锣打鼓送匾上门、到之后的门可罗雀冷冷清清,从最初的逢年过节慰问、到之后的每年春节打电话通知去领一本挂历,光荣牌的历史在告诉人们,再完美的形式也不过是形式,如果没有赋予其光荣的内在,这样的形式不要也罢。


    光荣牌也只能代表从军的经历,并不能够体现军人的功绩,这样的光荣委实不能算是有份量的光荣。而讽刺的是,真正能够体现军人功绩的立功爱奖喜报,却越来越不受人重视,以前还寄喜报给武装部、武装部也派人上门宣传表彰,现在都扫进了懒政怠政的垃圾堆。当真正的光荣无法荣光,又怎能责怪区区一个光荣牌的贬值?


    商品经济带来的社会价值的多元与畸变,也使得光荣的认知域发生着变化。在一个钱权崇拜和国防意识淡薄的社会里,光荣已经更多成为奉献者的墓志铭。有读者说:当你的邻居都是高楼别墅洋房汽车的时候,你低矮破旧的小屋门口即使悬挂起光荣牌,又能够带给这个小屋的主人多少光荣?


    更主要的问题,恐怕是很多退役军人担心,这样一个全国统一的大手笔的光荣牌,在成了退役军人事务部一大业绩的同时,是否会掩盖了其他更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是否在有了这样一个政绩之后,机关照旧的拖沓作风又会故态复萌,而使得本应尽快解决的现实问题又进入熬人的等待观望?

    毕竟,光荣牌的悬挂,更多只是“务虚”意义,既不能算是政府为退役军人办的一件“实事”,更不能代表实现了尊崇。这种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办起来没有压力没有阻力,领导面子上也有光彩,事务部总结起来也有亮点,但对广大退役军人群体来说,真正又有多少实际作用?所以,我们在认可事务部推广光荣牌的同时,也要提醒他们:切不可以此为重点,以此为终点,光荣牌的背后只有赋予其崇高的社会地位、优厚的福利待遇以及温情的社会关怀,才能真正凸显其光荣的价值和魅力!


    甚至,这种全国范围内的“一刀切”悬挂光荣牌,固然有好看好听好操作的便宜,但是否真的合理和有必要?花多少钱暂且不说,那些具有历史特色和价值内涵的已有光荣牌,比如“功臣之家”这样的,难道不是比新做光荣牌更有底蕴更有价值?“一刀切”倒是简单省事,可抹平了功劳的层次、割裂了红色文化的传承,真的是必须而为之的一种手段吗?就不能尊重历史、尊重不同人群的价值需求,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吗?


    这个问题,请退役军人事务部虚心听一听大家的意见,三思而后行,切实把好事办好!


    4.
    挂光荣牌也好,落实政策与提升待遇也罢,都是实现社会尊崇的应有之义。光荣牌没有带来应有的光荣,不等于我们就可以无视光荣,不要光荣。


    如果说光荣牌没什么鸟用,不如一食一钵来得实在,那么“尊崇”二字,不也相当于一种精神上的光荣牌吗?为什么没有人提出异议并拒领之?


    说到底一句话,我们现在的身份,我们曾经的身份,都承载了无数的使命与光荣,须臾不得退色的。这个身份,并不应该直接与一食一钵看等论价,更不应该成为我们挟尊崇以自重、向国家漫天要价的资本。说句实话,有些问题是国家重视不够、政策不完善不落实导致的,有些则与我们个人的利益选择有关,不能全怪到国家头上的。很遗憾,无论是在中江还是镇江,都听到和看到一些有损这个群体形象的现象,虽然是个别和少数,但是危害很大。很多人或许从事过这个职业,但直到现在也并不理解这个职业,配不上这个职业带给他的荣誉。


    因为政策的尚未落实和待遇的尚未提高而意气用事,演变成一种集体拒领光荣牌的情绪甚至是行为,会导致亲痛仇快的结果。无论群众,还有我们的敌人,都会笑着说:看呐,这群号称最讲奉献最守纪律最顾大局的人,开始因为饭碗问题与政府作对了!


    完全理解许多退役军人的现实困难与切身感受,当前的确有很多退役官兵盼政策盼解决问题如盼救火之水,但也应知道凡事都有轻重缓急的道理,应知道新铺子开张既重实惠也重吆喝的道理。退役军人事务部成立后,《退役军人保障法》已初见雏形,当下针对退役军人安置情况的巡视督察也正在进行,为何就不能再多给他们一点时间,多给他们一点信任,让他们更从容些、更全面些,把好事办好呢?主席讲要多一些历史耐性,必然不是随便说说的。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